1)在具體施工中,應充分掌握公路工程實際情況,確定各項施工參數,以滿足工程養護需求。滿堂布置、沿裂縫布置、沿唧泥點布置是常見的注漿孔布設方式。通常情況下,滿堂布置適用于路況較好的路段,其主要目的是預防性養護;沿裂縫布置是將注漿孔布設在裂縫兩側,相距0.25~0.3m,呈交叉狀;沿唧泥點布置設計為正當性,注漿孔與唧泥點保持相同間距,分布在其四周。高聚物注漿施工
應根據公路工程路面病害實際情況,選取相應的.布置方式。通過現場試驗注漿能夠確定注漿半徑,同時考慮實際工程量及經濟效益。嚴格控制注漿材料質量,遵循相關標準進行室內試驗,設計科學配合比例,確保滿足施工要求。
2)在注漿施工中,為保證達到良好的注漿效果,應加強質量控制措施,避免注漿量過大,導致路面隆起現象。高程控制及平整度控制是兩項主要內容。首先是高程控制,在注漿施工過程中應組織施工人員實時觀測路面實際情況,路面隆起高差在5mm以內時,可不采取處理措施,若超過這一范圍,應及時分析具體原因,調整注漿壓力或注漿量。其次是平整度控制,待注漿施工結束之后,檢測路面平整度,確保車輛通行。
在注漿施工過程中,如注漿壓力突然上升,出現反力回彈現象,應保持穩定壓力15~30s即可。注漿壓力突然降低的情況下,可能底部存在空洞或出現劈裂流動現象,漿液膨脹導致路面隆起也是主要原因,應加強高程控制,持續注漿時間在1~2min,確保注漿量達到設計標準,以實現良好的注漿效果。